[1]郭庆财.从“美刺”到“情理”——论《文心雕龙·比兴》的思想矛盾与文学史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3(06):114-119.
点击复制
从“美刺”到“情理”——论《文心雕龙·比兴》的思想矛盾与文学史意义(
)
《江南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1-6973/CN:32-1665/C]
- 卷:
-
第13卷
- 期数:
-
2014年06期
- 页码:
-
114-119
- 栏目:
-
文学研究
- 出版日期:
-
2014-12-31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郭庆财;
-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关键词:
-
比兴; 美刺; 隐显; 情理
- 摘要:
-
"比兴"是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而多歧的范畴。汉代经学家论"比兴"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在郑玄那里,譬喻而兼美刺乃是"比兴"的意义所在。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一方面受毛、郑的影响,肯定了"兴"负载的"刺过讥失"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更从情理之异、隐显之别来区分"比"、"兴",从而凸显了"比"、"兴"本身的美学意味。这两种观念的夹杂和歧出,实际反映出毛、郑诗说的深广影响与南朝文学摆脱政教约束而独立的倾向之间的冲突。由此,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强调教化功能的"比兴"说与强调美感意义和艺术效果的"比兴说"乃呈现出双水分流的状态。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